雪茄在中国(一)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雪茄 > 雪茄资讯 > 中烟工业 >
阅读:
十五世纪,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烟草种子并将其带回了西方。 十六世纪,西方的商船通过海路将这一神奇的种子带入了东方,当它们在中国落地生根后,谁曾想到,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

雪茄在中国(一)

十五世纪,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烟草种子并将其带回了西方。

十六世纪,西方的商船通过海路将这一神奇的种子带入了东方,当它们在中国落地生根后,谁曾想到,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便就此展开。

从今天起,《雪茄超市网》将不定期的推出雪茄在中国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从源头开始,走进中式雪茄。

雪茄在中国(一)

雪茄在中国的故事,我们得从明代说起。

明代史料记载,“什邡烟叶,形大片厚,光泽鲜明,油分足,燃烧好,灰白色而卷紧,烟味浓,余味干净舒适。”

不可否认,从那时起,吸食烟草,已经成为了中国一部分人消遣放松,寻求舒适感的方式。

因此,在这同一时期,当雪茄作为奢侈品被送进巴黎凡尔赛宫供皇宫贵族享用之时,古老的中国,同样也有一批雪茄烟叶,因其品质优良,加工过程考究,作为中国最好的烟草代表被小心翼翼地送进了大明王朝的宫殿。

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烟叶,都来自于,四川什邡。

雪茄在中国(一)

不过,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西方各国已经开始出现规模生产手工雪茄和雪茄器具的产业了,但在当时中国吸食烟草的方式,仍然只被分为旱烟和水烟两种。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中期。

随着西方国家向外探索世界的步伐加快,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遏制的到达了中国,当时的东方帝国虽已斜阳夕照,但在沿海地区,吸食雪茄仍然成为了一种高等阶层享用的时尚。

1751年,《澳门纪略》中有云,“烟草可卷如笔管状,燃头,食而吸之。” 自此以后,仅仅半个世纪,雪茄烟在中国生产状态的萌芽,就不可遏制的出现了。

雪茄在中国(一)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使欧美归来的人有时也带点雪茄回国,模仿西洋人吞云吐雾的派头,表示曾经喝过洋墨水。

那时,雪茄的价格高,真正能消费得起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后来吸食的人多了,在中国沿江、沿海商贸发达的城镇便出现了小规模的手工卷制雪茄的生产作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川省烟商吴甲山、游福兴合伙创建了一个手工雪茄作坊,自产自销。

同年10月,由郑馥泉、杨星门、杜杰卿等广东商人在上海英祖界三马路口组建以销售雪茄为主的永泰栈,该栈在菲律宾设有泰记烟厂,利用当地烟叶制造“绿树”牌和“真老头”牌雪茄,运抵上海销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广东商人在湖北省宜昌开办茂大卷叶烟制造所,从事有规模的雪茄生产。

雪茄在中国(一)

进入20世纪,制作雪茄的工厂逐渐增多。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成立人和雪茄烟有限公司;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山东兖州成立琴记雪茄烟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成立广州烟草公司。

早期的雪茄烟厂多聘请外国技师,使用进口烟叶,生产花色雪茄,商标也模仿进口烟的样式。同时期,四川的什坊、中江已建有规模较大的雪茄烟厂。

下一期,我们就将来详细谈谈,这在四川的雪茄作坊,因为他们的诞生,完完全全的改变了中国雪茄产业的宏观格局。

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雪茄123立场。
本文系雪茄123编辑源自网络整理 & 翻译,只为服务茄友,转载注明出处。

雪茄在中国(一)

未知2019-04-04 10:47阅读:

十五世纪,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烟草种子并将其带回了西方。 十六世纪,西方的商船通过海路将这一神奇的种子带入了东方,当它们在中国落地生根后,谁曾想到,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

雪茄在中国(一)

十五世纪,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烟草种子并将其带回了西方。

十六世纪,西方的商船通过海路将这一神奇的种子带入了东方,当它们在中国落地生根后,谁曾想到,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便就此展开。

从今天起,《雪茄超市网》将不定期的推出雪茄在中国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从源头开始,走进中式雪茄。

雪茄在中国(一)

雪茄在中国的故事,我们得从明代说起。

明代史料记载,“什邡烟叶,形大片厚,光泽鲜明,油分足,燃烧好,灰白色而卷紧,烟味浓,余味干净舒适。”

不可否认,从那时起,吸食烟草,已经成为了中国一部分人消遣放松,寻求舒适感的方式。

因此,在这同一时期,当雪茄作为奢侈品被送进巴黎凡尔赛宫供皇宫贵族享用之时,古老的中国,同样也有一批雪茄烟叶,因其品质优良,加工过程考究,作为中国最好的烟草代表被小心翼翼地送进了大明王朝的宫殿。

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烟叶,都来自于,四川什邡。

雪茄在中国(一)

不过,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西方各国已经开始出现规模生产手工雪茄和雪茄器具的产业了,但在当时中国吸食烟草的方式,仍然只被分为旱烟和水烟两种。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中期。

随着西方国家向外探索世界的步伐加快,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遏制的到达了中国,当时的东方帝国虽已斜阳夕照,但在沿海地区,吸食雪茄仍然成为了一种高等阶层享用的时尚。

1751年,《澳门纪略》中有云,“烟草可卷如笔管状,燃头,食而吸之。” 自此以后,仅仅半个世纪,雪茄烟在中国生产状态的萌芽,就不可遏制的出现了。

雪茄在中国(一)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使欧美归来的人有时也带点雪茄回国,模仿西洋人吞云吐雾的派头,表示曾经喝过洋墨水。

那时,雪茄的价格高,真正能消费得起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后来吸食的人多了,在中国沿江、沿海商贸发达的城镇便出现了小规模的手工卷制雪茄的生产作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川省烟商吴甲山、游福兴合伙创建了一个手工雪茄作坊,自产自销。

同年10月,由郑馥泉、杨星门、杜杰卿等广东商人在上海英祖界三马路口组建以销售雪茄为主的永泰栈,该栈在菲律宾设有泰记烟厂,利用当地烟叶制造“绿树”牌和“真老头”牌雪茄,运抵上海销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广东商人在湖北省宜昌开办茂大卷叶烟制造所,从事有规模的雪茄生产。

雪茄在中国(一)

进入20世纪,制作雪茄的工厂逐渐增多。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成立人和雪茄烟有限公司;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山东兖州成立琴记雪茄烟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成立广州烟草公司。

早期的雪茄烟厂多聘请外国技师,使用进口烟叶,生产花色雪茄,商标也模仿进口烟的样式。同时期,四川的什坊、中江已建有规模较大的雪茄烟厂。

下一期,我们就将来详细谈谈,这在四川的雪茄作坊,因为他们的诞生,完完全全的改变了中国雪茄产业的宏观格局。